粘结干混砂浆常出现的问题和防治措施
粘结干混砂浆在建筑工程中出现的比较多,在使用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,下面我们就对常出现的问题和防治措施给大家介绍一下。
干混砂浆的塑性开裂是指砂浆在硬化前或硬化过程中的开裂,它通常发生在砂浆硬化的早期阶段,塑性裂纹一般较厚,裂纹长度较短。
原因分析:砂浆抹灰后不久,塑性状态下水分迅速减少,产生收缩应力。当收缩应力大于砂浆本身的粘结强度时,表面会出现裂缝。它通常与砂浆的材料特性、环境温度、温度和风有关。水泥用量越大,砂的细度模量越小,含泥量越高,用水量越大,砂浆越容易发生塑性开裂。
干缩开裂是指砂浆硬化后的开裂。它通常发生在砂浆硬化的后期。干缩裂缝的特征是细而长。成因分析:干缩裂缝是砂浆硬化后失水和体积收缩引起的裂缝。一般在1年甚至2-3年后逐渐发展。大量的砂浆和水泥以及过高的强度会导致体积收缩。砂浆后期养护不到位,砂浆外加剂或外加剂干缩值大,墙体本身开裂,界面处理不当,砂浆标签使用不规范或错误,基材与砂浆弹性模量相差过大。
预防措施:减少水泥用量,加入适量外加剂降低干化值,加强对施工方的宣传指导,加强管理,严格执行预拌干混砂浆的施工方法。
施工现场预拌粘结干混砂浆结块、结块及质量下降原因分析:砂浆生产企业原料砂含水量不满足干砂要求,砂浆搅拌时间太短,搅拌不均匀。砂浆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材料不规范,施工企业未按预拌干混砂浆施工要求及时清理干混砂浆仓和搅拌机。
预拌干混砂浆试块不合格,强度有时高或低,偏差过大,强度判定不合格。但其他施工现场同一时间同一部位同一配合比的试件全部合格,偏差较小。原因分析:施工单位采用的试件不合格,自身试件误差过大,部分试模对角线误差大于3mm,故试件误差过大,试件粗糙,不符合相关规范,未进行标准维护,试件本身不合格,受力区不能满足要求,导致局部受压,强度低。
防控措施:更换不合格的试模,加强对采用的试模的监控,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使用。预拌干混砂浆抹灰产生气泡的原因分析:砂浆外加剂或保水增稠材料与水泥的适应性不好,导致反应产生气泡。砂浆原材料的砂细度模数过低或颗粒级配不好,导致孔隙率过高和气泡。
粘结干混砂浆的生产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,保障生产过程的控制和原材料检测,增加砂浆工程质量。
上一条: 道路缓凝水泥的制作方法及作用
下一条: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是一种什么材料